繁华商圈历来是大型商业云集之地,久久鸭第一个跑到商场旁卖卤菜。 1997年至2002年以前,与其他卤
菜店一样,久久鸭在航空路等菜市场开了三家门店,每个菜场有上十家卤菜店,竞争激烈,但久久鸭以其
独特口味,抢占了市场一角。 在菜市场销售,与普通卤菜相比,久久鸭没有优势,难以做大。朱於隆说
,久久鸭在菜市场势头不错,但名气不响,必须寻找另外一种出路。 既然要走向街面,那就要找个热闹
的地方。2002年,在武汉广场旁边,一个不足十平米的久久鸭专卖店开张。把店子开到街边,这对久久鸭
来说是个重大转折。 同时,鸭翅、鸭架、锁骨等相关鸭类休闲食品也逐个上市。朱於隆说,久久鸭把传
统卤菜从餐桌食品转变为休闲食品,消费的主力军是中青年群体。时间:2005先行者探路久久鸭发力街面
店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有足够的勇气,需耐得住寂寞。久久鸭武广店刚开张时,生意并不好,很多人不
理解,卖卤菜有必要占这么好的位置吗?朱於隆回忆说,那时一个月的营业额只够缴门店租金,为扭转局
面,他们开始在报纸上做广告,推出各种促销方式,只要能宣传久久鸭,都尝试了。也上街发过传单,不
过很多人接到手后就扔掉,于是,我们干脆订了一个小包间,邀请市民试吃。朱於隆说,当时不知道这条
路走得对不对,但久久鸭一定要做出品牌的观念已烙在心里。
2005年,久久鸭迎来另一个转折点。守候三年,久久鸭借助武广商圈大量的客流量,生意渐有起色。
而同年,廖记棒棒鸡进入武汉市场,首站选择中南商圈。这对于久久鸭来说,无疑吃了颗定心丸:卤菜店
开在成熟商圈没错。 朱於隆说,此前他们到重庆等地学习廖记、紫燕等的成功经验,有廖记这样的先行
者探路,已做多年准备的久久鸭下定决心把街面店做好。2005年,久久鸭开了8家店,其中5家都是街面店
,全部集中在武广、中南等繁华地段。俗话说,先行者成先烈,久久鸭也表示不愿做第一。业内人士表示
,随着潜在竞争对手陆续进入,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盘活了卤制品市场,也刺激了久久鸭发力。时间:
2006年起贴身肉搏火了久久鸭 如果说2005年,久久鸭还在适应街面店模式,2006年起,久久鸭已全面扩
张。当年,久久鸭将原来个体散户的经营模式统一为标识统一、着装统一、价格统一的初级连锁经营模式
。防伪证书前年起,武广、中南等地,不仅是大型商业云集地,也成为卤菜店聚集地。昨日,记者在武昌
街道口发现,短短两百米内,云集了汉口精武、久久鸭、紫燕、廖记四家卤味店。同行扎堆很正常,但很
难说是谁贴着谁!朱於隆表示,选择覆盖面较好的网点易于操作。久久鸭一位经理表示,扎堆开店形成气
候,利大于弊。顾客买了鸡吃,顺便买点鸭类产品! 据悉,久久鸭在航空路电业菜场开店之初,只有久
久鸭一家店在那里,那时每天只能卖三四只鸭,后来陆续有三家卤菜店来后,久久鸭的销量反而有所增长